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欢迎您! 
中心概况
 

建设规划


  周口师范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,是河南省首批命名的“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”,现有21个教学院(部),55个本科专业,涵盖文学、理学、法学、历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,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,教职工1360人。学校依托中原文化之深厚底蕴,坚持以育人为根本,立足周口,服务河南,面向全国,40多年来,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。目前,学校正以饱满的热情,紧紧围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,加快转型发展,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。


  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,具有明确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和实验室建设目标。近年来,学校坚持“质量立校、人才强校、科研兴校、特色铸校、科学治校”基本方略,凸显“质量、特色、创新”发展主题,坚持走内涵驱动发展战略,逐步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。在实验室建设上,通过加大新设备购置投入,建设仪器设备先进、资源共享、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;通过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,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;通过信息化建设,建立现代化的、高效运行的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机制,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,促进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。


  为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实验室建设,学校制定有实验室建设五年规划,并根据社会发展,瞄准技术前沿,分年度制定中短期建设方案。比如,2015年11月,学校制订了《周口师范学院转型发展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(2015—2019)》,其总体建设思想是:紧紧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和专业集群建设需要,以服务师生教学科研需要为宗旨,以提高教学质量、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,以工、经、农、医、管理、计算机类实验室建设工作为重点,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保证,以推进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和突破口,统筹规划,合理布局,分类指导,构建布局合理、功能齐全、环境优美、资源共享、特色鲜明,满足师生产学研需要,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验、实训体系。


  该实施方案同时拟定了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总体目标:积极探索有特色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实验、实训体系建设道路;完成新增工、经、农、医、管理、计算机类等专业实验室建设任务;实验条件全面达到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,学校实验室建设、管理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整体上得到进一步提高,达到省内同类高校的一流水平。为达到上述目标,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主要任务:需规划新建实验室48-69个,补充更新实验室66-76个,撤销原有实验室3-5个,总投资约1.5亿元。规划完成后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亿元,实验室面积达到或接近13万平方米。


  对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,学校也在方案中给出了如下所述的建设指导意见。


  ·以教学为中心,进一步加强基础、专业教学实验、实训平台建设,为提高大学生动手创新能力提供良好条件;


  ·加快科研创新实验、实训平台建设,重点打造“6大中心”,积极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;


  ·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,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,人才培养、项目研发、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、良性互动、快速发展的新机制、新模式;


  ·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,建设一支结构优化、技术精湛、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和技术队伍。


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有效推进中心建设,提高中心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支撑作用,按照学校整体的实验室建设规划,制订了中心未来五年的建设规划。


  1)建设仪器设备先进,功能完备,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

 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需要,以目前社会对IT人才需求为导向,以产学研结合为重点,加强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实验教学设备的更新,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,紧扣技术前沿,研制开发教学实验设备。不断完善中心服务实验教学、应用开发及应用成果转化的功能,建成功能完备、特色鲜明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平台。未来五年,中心将继续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依托,进一步整合实验资源,扩建部分实验室,大量增加设计性、综合性、创新性实验,丰富实验教学内容。


  2)培养引进并举,强化实验教学队伍建设

  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,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,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实验教学及管理人员,建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、教学科研技术相融、核心骨干相对稳定、结构更加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。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践教学工作,完善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的机制,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以增加其行业经验,积极引进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中心实验教学。建设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领衔,教学理念先进、学术水平高、实验教学技术技能强、实践经验丰富、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。五年内专兼职实验教师高级职称人数比例达到65%,具有博士学位人数比例达到45%。


  3)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,完善实验教学体系,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

  根据社会人才需求、学生兴趣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,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。充分发挥中心教师队伍科研和实践能力强的优势,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,及时将应用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。鼓励教师自我研制开发符合实验教学安全性、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的实验装置(设备)。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立项研究实验教学改革项目,充分利用微课,建设内容紧贴技术前沿、学生乐于观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。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,由课程授课团队自编辅助的实验课程教材和辅导资料。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,通过设立实验创新小专题项目,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与实验有关的科研项目,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。以中心为实践锻炼基地,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、省部级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专业竞赛。


  中心将加大软环境建设,为教师营造先进的教学研究环境,加大对教师外出进修和到企业顶岗锻炼的资金支持,鼓励更多的教师走进企业,进行实际的行业训练,通过技能认证,成为双师型教师。


  4)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,完善中心网站,全面实现实验教学的开放式管理

  在目前所使用的《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》基础上,按照开放式教学的要求,不断改进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,完善实验教学运行管理功能,使在线练习、作业上交与自动批改等功能的应用更灵活快捷,部分功能扩充到智能终端也能使用,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。对中心网站不断充实网络辅助教学资源,建立相关实验的资料共享和模拟平台,为相关课程学习提供虚拟化仿真平台,提高网络辅助教学的使用效果和效率。


  5)扩大实验教学资源来源,鼓励科研支撑实验教学

  中心创造条件,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种级别的纵向项目,争取横向项目。通过提供实验设备和场地的方式,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应用研究项目,取得应用创新成果,这些科研项目的部分科研费用、科研成果也自然会支撑或反哺实验教学并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。


  6)完善管理机制,进一步促进中心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和科学化

  根据21世纪社会对IT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,引进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,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心管理体制和机制。进一步完善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,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中心的现代化、科学化管理;健全实验设备运行维护的软硬件保障措施,实现实验室全方位开放管理;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评价机制,保障实验教学中心有序而高效运行。